各學院、各單位:
根據省社科規劃辦在其官網發布的《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關于做好貴州省2020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申報工作的通知》,為做好我校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以下簡稱“省課題”)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共中央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和全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安排部署,堅持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重,著力推出既有實踐深度、又有理論高度,既源于現實需求、又引領未來發展的優秀成果,推動全省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和我省工作大局。
二、申報范圍
(一)為突出主攻方向和重點目標,本次省課題圍繞“貴州縮影、貴州新路、貴州樣板”的重大主題,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黨的建設為綱,搭建“六綱六目”矩陣。相對應地設置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六大專題,每個專題下設六個研究方向,每個研究方向下再設置若干具體選題。
(二)本次申報的省課題包括重大課題(帶★號)、重點課題、后期資助課題、一般課題和青年課題等5大類別。其中,重大課題面向國內專家學者申報,公平競爭,擇優立項;其他類別課題面向省內專家學者申報。申請人要根據研究難度和自身實力選擇一個進行申請。
(三)后期資助課題為首次推出,主要資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達到本學科領域先進研究水平的優秀學術成果。
三、資格條件
(一)課題申報單位須具備下列條件:
1.在相關領域具有雄厚研究實力和豐富學術資源,設有科研和財務管理職能部門,能為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并承諾信譽保證。
2.以兼職人員身份從所兼職單位申報,兼職單位須審核兼職人員正式聘用關系的真實性,承擔課題管理職責并承諾信譽保證。
(二)課題申請人除應當符合《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黔宣發〔2018〕6號)第四章第十一條規定的相關條件外,還須具備下列條件:
1.近三年(2017年8月20日后)無不良科研信譽記錄。
2.職稱職級要求:重大課題的申請人,須具有副高級以上(含)專業技術職稱,或者具有副地(廳)級以上(含)行政職務職級;其他課題類別的申請人,須具有中級以上(含)專業技術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鼓勵知名專家學者和有長期學術積累的退休科研人員積極申報。
3.年齡限制:青年課題申請人的年齡不得超過35周歲(1985年8月20日后出生)。
4.課題組成員須征得本人同意并簽字確認,否則視為違規申報。申請人可根據研究實際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員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申報。全日制在讀研究生不能申請。在站博士后人員均可申請,其中在職博士后從所在單位或博士后工作站申請,全脫產博士后從所在博士后工作站申請。
5.申請人以博士論文、博士后研究報告為基礎申報后期資助課題,完成日期應為三年以上(答辯日期為2017年8月20日之前),并在原文基礎上進行實質性修改,且增刪、修改內容篇幅達到原文字數30%以上。
四、課題指南
(一)《課題指南》圍繞以下兩個重點方向擬定選題:
1.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重要指示以及中央和省委有關會議精神,圍繞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推進貴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從不同學科、不同領域提出具有較高應用對策價值的選題。
2.圍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彰顯貴州特色、突出貴州優勢,聚焦有利于推動貴州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重大基礎理論問題研究,特別是貴州優勢學科、特色學科、重點培育學科及具有重大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的搶救和整理等,提出具有較高學術創新意義的選題。
(二)《課題指南》的選題分為具體選題和方向性選題(帶*號)兩類。具體選題的申報,可選擇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側重點,能對選題文字表述作出適當微調;方向性選題只規定研究方向和范圍,申請人要據此設計具體課題名稱。
(三)重大課題、重點課題、一般課題和青年課題的申請人,應依據《課題指南》選題擬定課題名稱,不能違反《課題指南》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自行設計課題名稱。
(四)后期資助課題的申請人,可依據《課題指南》選題擬定課題名稱,也可根據《課題指南》要求,在本人研究興趣和學術積累基礎上自行設計課題名稱。
五、課題要求
(一)名稱表述。課題名稱的表述應科學、嚴謹、規范、簡明,避免引起歧義或爭議,一般不加副標題。
(二)研究期限。重大課題建議半年,研究期限截至2021年3月31日。重點課題、后期資助課題、一般課題和青年課題建議2-3年,研究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三)申報學科。申報學科涉及24個學科。申請人要根據“靠近優先”原則和自身前期研究基礎,選擇一個學科進行申報,并充分反映本學科及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力求居于學科前沿;要突出課題研究所涉及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著力跨學科跨單位跨地區整合資源組織研究隊伍開展綜合研究。
(四)成果形式和正文字數。見《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黔宣發〔2018〕6號)第五章相關規定。
六、成果質量
(一)省課題研究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堅持把雙腳踏在大地上、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體現鮮明的時代特征、問題導向和創新意識,著力推出優秀研究成果。
(二)基礎研究要密切跟蹤國內外學術發展和學科建設的前沿與動態,著力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力求具有原創性、開拓性和較高的學術思想價值。
(三)應用研究要立足國家和我省事業發展需要,聚焦事關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力求具有前瞻性、實踐性、引領性和較強的決策參考價值。
(四)結項要求:課題在研究過程中須完成下列任務之一方可提請組織專家鑒定,否則,視為未完成課題研究任務,不予受理結項申請。
1.以課題名義在CSSCI來源期刊或國家級權威刊物(《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和《新華文摘》等)發表理論文章1篇以上(含);
2.課題研究成果獲得分管相關領域工作的省部級以上(含)領導同志肯定性批示;
3.課題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含)優秀成果獎勵;
4.課題研究成果提出的理論觀點、政策建議被地廳級以上實際工作部門采納吸收,并取得一定社會、經濟或學術效益。
七、資助經費
(一)資助經費按課題類別統一核定,實行預留制度,分兩次撥付:立項時撥付啟動經費,成果鑒定驗收后,按結項等次撥付預留資助經費。具體資助標準分別為:
1.重大課題每項資助12-20萬元:立項時撥付8萬元;課題成果通過鑒定驗收后,優秀12萬元、良好8萬元、合格4萬元。
2.重點課題和后期資助課題每項資助4-6萬元:立項時撥付2萬元;課題成果通過鑒定驗收后,優秀4萬元、良好3萬元、合格2萬元。
3.一般課題每項資助3-4萬元:立項時撥付1萬元,課題成果通過鑒定驗收后,優秀3萬元、良好2.5萬元、合格2萬元。
4.青年課題每項資助2萬元:立項時撥付1萬元,課題成果通過鑒定驗收后,撥付結題經費1萬元。
(二)若課題被撤項或終止,省社科規劃辦不再撥付預留資助經費,項目負責人在接到有關通知后30日內按要求將已撥全部或剩余資助經費退回。
八、申報限制
為避免一題多報、交叉申請和重復立項,特對2020年度省課題申請作如下限定:
(一)課題申請人本批次只能領銜申報1個省課題。
(二)為提高課題立項和研究質量,在研國家、省課題負責人,只要符合職稱、年齡及相關條件,均可申報本次省課題。
(三)凡在內容上與在研或已結項的各級各類課題有較大關聯的,須在《申請書》中詳細說明所申請課題與已承擔課題的聯系和區別,否則視為重復申請。
(四)凡以博士學位論文或博士后出站報告為基礎申報省課題,須在《申請書》中注明所申請課題與學位論文(出站報告)的聯系和區別,申請鑒定結項時須提交學位論文(出站報告)。
(五)申請人不得將內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申報材料以不同申請人的名義申請省課題;不得以已出版的內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成果申請省課題;不得以已獲省課題資助的研究成果、已出版著作的修訂本或與申請人本人出版著作重復10%以上的成果等,申請本次后期資助課題。
(六)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申報:
1.無相關前期研究成果或前期研究成果與所報課題無關的。
2.選題不符合《課題指南》基本要求,沒有重要研究價值的。
3.“課題論證”明顯簡單粗糙或抄襲他人申請書的。
4.申請書填報內容(包括申請人或課題組成員的基本情況、前期成果、社會評價等)不實、弄虛作假,或相關成果存在署名權等知識產權爭議的。
5.其他不符合課題申報的條件和資格的。
九、材料報送
(一)初稿:2020年9月1日,各學院統一報送初稿1份至社會科學處項目科。
(二)定稿:2020年9月8日,各學院統一報送正式稿至社會科學處項目科,逾期不予受理。
(三)正式申請材料:
1.紙質材料:《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申請書》2份、《單位申報匯總表》1份。
2.電子材料:《申請書》和單位匯總表(以單位名稱命名建立文件夾,內含以申請人姓名命名的WORD文件格式《申請書》若干、單位匯總表1份)。
3.申報后期資助課題的,除上述材料外,還需提供申報成果電子檔1份(如成果字數超過60萬字,另需成果概要1份:2萬字左右的成果內容介紹,以及全書目錄和參考文獻)。以博士論文和博士后研究報告為基礎申請的,需提交論文或研究報告電子檔原文,并附電子檔修改說明1份。
(四)紙質材料和電子材料相關信息必須保持一致,電子材料請發至社會科學處郵箱。
(五)《申請書》一律用計算機填寫,A3紙,雙面打印,中縫裝訂。
(六)本次省課題的申報材料(含《課題指南》《申請書》《單位申報匯總表》、《申報數據代碼表》等),須在本通知附件下載。
十、誠信紀律
(一)申報省課題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如實填寫材料,保證無知識產權爭議,不得有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凡存在弄虛作假、抄襲剽竊、賄賂評審專家等行為的,一經查實,將按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二)獲準立項后,《申請書》及課題立項合同視為具有約束力的資助合同文本。課題負責人要遵守相關承諾,履行約定義務,按期完成研究任務。結項成果原則上須與預期成果一致。除特殊情況外,最終研究成果須先鑒定、后出版,擅自提前出版者視為自行終止資助協議。
(三)申請人不得填報待發表的成果,填報的成果應在知網、維普網等知名網站能查詢到。填報不實或填報待發表成果,屬科研失信行為,一經查實,將按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十一、相關要求
(一)各申報學院要加強對申報工作的動員、組織和指導,要求符合申報條件的人員必須申報,著力提高申報質量,特別是要減少同類選題重復申報。
(二)課題申報單位要嚴格審核申報資格、前期研究成果真實性、課題組研究實力和必備條件等,審核合格并在《申報匯總表》中簽字蓋章方可上報,否則不予受理。
(三)《申請書》中“課題設計論證”部分字數原則上不超過7000字;“研究基礎”部分僅需填寫課題負責人的前期相關研究成果、核心觀點及社會評價,限報5項,與本課題研究主題無關的不要填寫,合作者需注明作者排序。
十二、其他事宜
(一)申請人須從所在單位提出申請,我處不直接受理個人申報。
(二)按照《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經費管理辦法(試行)》(黔財教〔2019〕104號),對于科研規模較小省課題的經費(不超過5萬元),原則上可采取后補助方式,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可全部作為間接費用使用。
(三)本《通知》未盡事項,按《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黔宣發〔2018〕6號)、《貴州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社科規劃課題管理實施細則》(黔宣發〔2018〕7號)、課題立項合同和《貴州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科研獎勵管理辦法(修訂)》的有關條款執行。
特此通知
聯系電話:項目科 0851—83227127
電子郵箱:skc252@163.com
附件
社會科學處
2020年8月26日